脂肪乳专题(三)

引言脂质体微粒从其被发现之日起一直被看作是一种理想的递药技术, 其主要原因在于,虽然脂质体技术研究面对着临床精确给药这些问题的挑战, 但是多种不同特性的脂质体不断出现, 从而保证了脂质体技术不断的进步。目前已有数种脂质体药物制剂产品已经上市销售, 多种脂质体技术及制剂也广泛用于临床前和临床试验。大量验的实验数据显示脂质体可以选择性地富集在...
日期: 栏目:技术交流 阅读:186

脂肪乳专题(二)

脂质体药物制剂的国内外现状从1988年第一个脂质体药物在美国进人临床试验, 到目前已有多种脂质体药物工业 化生产并上市销售, 如脂质体阿霉素、脂质体柔红霉素、脂质体两性霉素、脂质体甲肝疫苗和脂质体乙肝疫苗等。经过近四十年的不断努力, 脂质体递药技术也从最初的普通脂质体, 发展为长效脂质体、靶向脂质体和智能脂质体。所涉及的药物也从常规化学合...
日期: 栏目:技术交流 阅读:418

脂肪乳专题(一)

脂质体, 又称之为脂小球, 是由磷脂双层膜构成的中空小球。构成脂质体 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其他类脂化合物。早在1961年英国学者Bangham和Standish就发现当磷脂分子分散在水中时会自然形成有序排列的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多层囊泡 。囊泡的每一脂质层均以有序排列的磷脂双分子构成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后来人们将这种具有双层膜形态的类...
日期: 栏目:技术交流 阅读:422

难溶性药物破局:从技术痛点看改良型新药的突围路径

在创新药研发领域,有一类药物始终让科学家们"又爱又恨"——它们的药理活性惊艳,却因难以溶解的特性,导致临床疗效大打折扣。这类被称为"水中贵族"的难溶性药物,每年导致约40%的候选药物折戟在临床试验阶段。如何让这些"实力派"药物真正惠及患者?行业探索已形成多维度破局之道。物理变身的...
日期: 栏目:技术交流 阅读:614

从实验室到临床:如何突破溶解度瓶颈实现药物高效递送?

在创新药研发的漫长征程中,溶解度是贯穿分子设计、制剂开发到临床转化的核心指标。它不仅决定药物的吸收效率和生物利用度,更直接影响着治疗窗口的宽度与患者安全性。本文从跨学科视角解析溶解度优化的关键策略及其对药物研发的全局影响。一、溶解度与药物递送效率的动态博弈  根据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药物需在胃肠道250 mL...
日期: 栏目:技术交流 阅读:710

2025年,药品再注册你一定要知道的

2002年3月21日前,原国家局曾对国内药品生产企业所有合法生产的药品批准文号进行换发,包括各药品生产企业历年经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合法生产的所有药品包括中成药地方标准品种和中药保健药品,在完成整顿工作后也一并换发了新的药品批准文号。2009年,原国家局结合药品批准文号清查工作开展药品再注册,大部分品种在2009-2010年完成药品再注册,...
日期: 栏目:技术交流 阅读:818

热熔挤出技术:药物制剂领域的革新与应用前景

药物制剂的发展依赖于制剂技术、药用辅料、给药装置、制剂设备、检测设备和包装材料等多方面的创新。其中,药物制剂相关制备技术对药物制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制粒是固体制剂制备的重要工艺过程,它能解决粉体流动性问题以及制剂产品中药物的均匀性问题。湿法制粒是常见的制粒手段,但对于遇溶剂不稳定的药物而言,干法制粒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
日期: 栏目:技术交流 阅读:912

药物分子的化学性质对其生物利用度和毒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药物分子的化学性质对其生物利用度和毒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属性是亲水性和脂溶性。这两个性质可以决定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传递和代谢,因此对药效和毒性的影响非常大。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分析药物分子的亲水性和脂溶性对药效和毒性的影响。一、亲水性对药效和毒性的影响亲水性是指物质在水中能否溶解。药物分子的亲水性主要由其化学结构中带有的氢键、羟...
日期: 栏目:技术交流 阅读:615